泥鳅自然繁殖和半自然繁殖

rylyx112年前农业大全36

泥鳅的完全自然繁殖和半自然繁殖

完全自然繁殖

完全自然繁殖又叫诱集繁殖,是利用泥鳅的自然资源,人工诱集其产卵群体并获得受精卵的方法。采用此法时,首先在产卵季节,利用泥鳅的产卵习性,即喜在岸边的水草丛中产卵,相应地选择环境僻静的水草区,先在浅水处投施2筐草木灰,然后在诱产区施0.6一0.8千克的猪、牛、羊等畜粪水,这样能诱集大量泥鳅到此区域的水草丛中产卵繁殖,但应对此自然区域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以防青蛙等敌害侵入,影响繁殖效果。也可利用人工鱼巢收集自然水域中的受精卵,移到特定的容器中孵化,这样可提高孵化率。

泥鳅的完全自然繁殖和半自然繁殖

半自然繁殖

半自然繁殖是在人工条件下,让成熟的泥鳅自行交配产卵的方法。此法需要建造产卵池和孵化设施,繁殖之前,产卵池与孵化设备都要消好毒备用。亲鳅的雌雄配比:如雄鳅个体较大,按1:1.5或1:2,若雄鳅体长仅10厘米左右,则雌雄比可调整为1:3一4,增加雄鳅的数量。每平方米可放7一10组。为保证正常繁殖,水温宜稳定在18℃以上时进行,在北方大概要到每年的5月中旬,长江两岸水域在每年的4月下旬,南方在每年的3月底、4月上旬就可以进行。将鱼巢绑扎在竹竿上,悬吊在产卵池的中间或四角,使之浸没在水面下。另外,因泥鳅卵黏性差,因此要注意检查和清洗沉积在鱼巢上的污物,以免影响受精卵的黏附效果。

泥鳅一般在晴天的早晨产卵,上午10时左右产卵结束。当产卵基本结束后,就立即将粘有卵粒的鱼巢移到孵化池或其他孵化设施中进行孵化,并更换和补充新鱼巢放到产卵池中,以收集尚未产卵的亲鳅的卵。最后一批泥鳅产卵后,可以就在产卵池内进行孵化,但一定要将产卵池内的亲鳅全部捕出,以防亲鳅吞食鱼巢上的卵粒,影响出苗率。

相关文章

泥鳅幼苗培育及管理技术

泥鳅幼苗培育及管理技术

前期培育阶段根据水色情况,适量追肥。追肥可用经过发酵的猪、牛、鸡、等农家肥,也可用过磷酸钙、尿素、碳铵等化肥,采取少量多施的方法,水色以黄绿色为好,水深控制在30厘米以内,透明度控制在20厘米左右。同...

水泥池养殖泥鳅常见误区

水泥池养殖泥鳅常见误区

你知道水泥池养殖泥鳅常见误区和解决办法有哪些吗?近年来泥鳅价格节节攀升,野生泥鳅量逐年减少,不少人养殖失败,现总结几个常见的养殖误区及解决办法。乱购苗种许多养殖户到外地高价购买所谓的进口的优质苗,因长...

泥鳅养殖技术

泥鳅养殖技术

泥鳅是一种杂食性小型淡水鱼类,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泥鳅肉质清淡、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被誉为“水中人参”,是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具有很...

泥鳅的品种主要有哪些?

泥鳅的品种主要有哪些?

泥鳅属鳅科,泥鳅被称为“水中之参”,在中国南方各地均有分布北方不常见但也分布各地。泥鳅生活在湖池,且形体最小,只有三、四寸长。它体形圆,身短,皮下有小鳞片,颜色青黑,浑身沾满了...

泥鳅养殖池的建造方法

泥鳅养殖池的建造方法

要想养好泥鳅,选好合适的地点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选择水源充足的、水质良好的地方。因为泥鳅也是一种鱼,是鱼就离不开水,所以,必须得有干净无污染的水源才能养殖泥鳅。其次,要选择交通方便的地方,养殖过程中...

泥鳅鳃霉病防治技术

泥鳅鳃霉病防治技术

泥鳅鳃霉病是由鳃霉菌寄生在泥鳅的鳃上引起的一种疾病,那泥鳅鳃霉病该怎样防治呢?下面黔农网小编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泥鳅鳃霉病的防治技术吧!流行情况主要流行于5~10月份,尤以5~7月为甚,当水质恶化,...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滴滴友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