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生态养殖技术

rylyx112年前农业大全43

泥鳅生态养殖技术

泥鳅生态养殖,主要有稻田、慈菇田、荸荠田、茭白田、藕田养殖等模式。这些田中有丰富的天然饵料,同时农作物也是很好的遮阳物,水田深度也符合泥鳅的生长。一般每平方米水面可放养0.2公斤鳅种,养殖半年后可收取0.5公斤成鳅,农作物与鳅兼作两相宜。

泥鳅生态养殖技术

精整田块

养鳅所选田块要求水源充足。放鳅前,将田埂加宽夯实,在田块四围插上水泥板或塑料板,入泥30厘米,用以防逃。同时在田沿田埂开一条围沟,田中心开挖纵横厢沟。围沟与厢沟相通,沟宽50厘米,深25~30厘米,可将养殖田块分成均等4小块,进、排水口用铁丝网或塑料网拦挡,以防泥鳅逃逸。

泥鳅生态养殖技术

施足基肥

泥鳅主要捕食水蚤、水丝蚯蚓、摇蚊幼虫等,适度施肥,能使饵料生物生长。先将池水放干,暴晒3—4天,再每亩撒米糠130公斤。次日,每亩追施发酵畜肥200~300公斤,再晒4~5天,使其腐烂分解,然后蓄水。

泥鳅生态养殖技术

放养苗种

水田播种农作物后应及时放养鳅。选用3厘米左右的鳅种,每亩放养量2万-2.5万尾。如有流水环境或有较高饲养管理水平的,可适当多放养一点。

泥鳅生态养殖技术

饵料管理

泥鳅属杂食性鱼类,除施肥外,还应投喂蝇蛆、蚕蛹、蚯蚓、螺蚌肉及豆渣;麦麸、米糠、豆饼等动植物性饲料。要做到定质、定时、定罩、,定点。一般,水温在20度以下;投植物性饲料占70-80%;20度~25度时,动植物饲料各半;25度~30度时,动物性饲料应占60%~70%。泥鳅放种后第—个月应投喂蚕蛹和炒米糠各平的混合饲料,每天下午5时左右一次性投入,投饵量以次日早晨食完略余为度,每次投饵量约占总鳅重的3%-5%,水温高时,可相应增加投饵量。放养一个月后,每隔15天追施畜粪15公斤/100平方米,同时投喂动植物性饵料;后期最好在集鱼坑或厢沟内施肥投饵,以有利于集中起捕。

相关文章

泥鳅养殖骗局有哪些?

泥鳅养殖骗局有哪些?

泥鳅作为特种水产养殖的一个重要品种,泥鳅在最近几年的养殖热潮也持续升温,泥鳅养殖的范围不断地扩大,但是也成为很多公司或者人炒作骗钱伎俩,今天就请跟随小编来看一看这些泥鳅养殖常见的骗局吧!泥鳅养殖骗局之...

泥鳅的亲本选择和培育技术

泥鳅的亲本选择和培育技术

亲鱼来源采集临近产卵期的天然泥鳅或生产单位自己培育经筛选具明显生长优势的个体,避免近亲繁殖。亲鱼要求泥鳅一龄时性成熟,开始产卵。成熟的雌鳅肚大腹圆,胸鳍圆滑,个体大于雄鳅。泥鳅的生殖期一般在4~8月份...

台湾泥鳅为什么长得快?

台湾泥鳅为什么长得快?

从事泥鳅养殖的朋友,所养殖的苗种来源大都是野生捕捞,所累积的经验也都是这种泥鳅苗种的片面资讯,对于泥鳅成长的速度,已经被这种框架束缚住了。可以进行讨论的角度也就停在哪个地方的泥鳅苗好,哪个地方的不好。...

泥鳅腐鳍病防治方法

泥鳅腐鳍病防治方法

腐鳍病是由短杆菌感染的细菌性鱼病,易在夏季流行,泥鳅腐鳍病会严重影响黄鳝的养殖效益,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泥鳅腐鳍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有哪些吧!泥鳅腐鳍病的症状表现患腐鳍病的泥鳅,背鳍及其附近肌肉腐烂,...

中华沙鳅养殖技术

中华沙鳅养殖技术

中华沙鳅隶属鲤形目,鳅科,沙鳅亚科,沙鳅属,俗名龙针、钢鳅。中华沙鳅属于长江上游特有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兼备;体态纤细,体色艳丽,体表具美丽的斑纹,观赏价值高、食用价值高,市场...

泥鳅苗种的快速培育技术

泥鳅苗种的快速培育技术

泥鳅具有分布广、抗逆性强、易养殖等特点,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素有“水中人参”之美称,现将泥鳅苗种快速培育技术介绍如下。场地选择养殖场所应水源充足,排水方便,能自灌自排,水质清...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滴滴友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