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大眼幼体的生活习性

rylyx111年前农业大全43

河蟹大眼幼体的生活习性

河蟹大眼幼体的生活习性

大眼幼体因其1对较大的复眼着生于长长的眼柄末端,显露于眼窝之外而得名。大眼幼体较溞状幼体在内部器官和外部形态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其生活习性也发生大的变化。

1、大眼幼体具发达的游泳肢,所以游泳速度很快。由于平衡囊的发育,能平衡身体采用直线地定向游动。大眼幼体较溞状幼体有发达的大螯和步足,故兼有很强的攀、爬能力,不仅可以在水底爬行,还可攀附于水草茎叶上,最后1对步足末端的钩状刚毛,常可用于钩挂于水草和岸滩砂等处,而不致被水流冲走。

2、大眼幼体已具有鳃和鳃腔,可以短时离水生活,故常附于水草、池壁上,不致像溞状幼体离水后即死亡。因此,运输蟹苗多采取干法运输。大眼幼体较溞状幼体已具备更强的调节体内渗透压的能力,适应于淡水生活,故表现出明显的趋淡水性。河口水域成群的大眼幼体随海潮进入江河,形成蟹苗汛。

3、大眼幼体形态是介于溞状幼体和幼蟹之间的过渡阶段,其后的幼蟹阶段适宜于淡水浅滩环境生活,故大眼幼体表现出向浅水区活动的习性,自然条件下往往群集于江河、湖泊的岸边浅水区。

4、大眼幼体食性较溞状幼体更广。它不仅可以滤食水中细小的浮游生物,也可捕食较大的浮游动物,如淡水枝角类、桡足类,因其有强大捕食器—螯足,在游泳或静止时足可轻易地捕捉大于自身体积数倍的卤虫和其他食物。大眼幼体和溞状幼体一样都有捕食同类较弱个体的习性,而大眼幼体凶猛、敏捷、捕食能力强,更易捕捉到溞状幼体或较弱的大眼幼体为食。如何防止大眼幼体捕食同类,是提高育苗成活率应重视的技术措施。大眼幼体属杂食性,除喜爱动物性饵料外,也能取食水草和商品饵料等。

5、大眼幼体较溞状幼体有更强的趋光性,除直射光外,都喜在水表面活动。晚上,可以用灯光诱使其密集。当大眼幼体发育成仔蟹,便不表现这种趋光性了,所以收获时需要利用大眼幼体期趋光性从育苗池中捕捉,因为到仔蟹期就难以集群收获了。

相关文章

商品大闸蟹的越冬育肥技术

商品大闸蟹的越冬育肥技术

在每年10月份后,各地养殖蟹大都开捕上市,为换取季节差价,可将河蟹通过塑料大棚增温囤养育肥至元旦、春节前后销售,效益可显著增加。现将该技术要点介绍如下。囤养育肥条件1、水泥池:面积50平方米~100平...

大闸蟹什么季节吃最好?

大闸蟹什么季节吃最好?

大闸蟹蟹香浓郁,膏红味美,肉质鲜嫩,营养丰富,受到大家的喜爱,每年吃大闸蟹的黄金季节只有短短的4个月,错过了一次也就错过了一年,其他时间大闸蟹都是尚未成熟,还处在养殖阶段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大闸...

螃蟹养殖池水草栽植技术

螃蟹养殖池水草栽植技术

“蟹大小,看水草”,由此可见水草在池塘河蟹养殖中的重要性。笔者根据多年的养殖实践,将蟹池水草栽植与养护技术介绍如下,供养蟹者参考。水草种类蟹池中的水草应以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为主...

秋季河蟹死亡的原因

秋季河蟹死亡的原因

秋季是河蟹全年养殖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一阶段既是河蟹成熟和收获的季节,同时也是河蟹极易发生死亡的一个时期。如果在这一阶段养殖户稍有松懈,不注意加强管理,往往会造成河蟹的大批死亡,给养殖生产带来...

螃蟹颤抖病防治方法

螃蟹颤抖病防治方法

螃蟹颤抖病的发病症状颤抖病在发病初期,病蟹摄食减少或不摄食,蜕壳困难,活动能力减弱或呈昏迷状态。随着病程发展,指节变红,而且不断向上蔓延。步足易脱落,螯足下垂无力,步足连续颤抖,口吐泡沫,不能爬行,因...

青蟹和大闸蟹哪个好吃?

青蟹和大闸蟹哪个好吃?

螃蟹是甲壳类动物,在生物分类学上与虾子、龙虾、寄居蟹算是同类的动物,绝大多数种类的螃蟹生活在海里或靠近海洋,当然也有一些的螃蟹栖于淡水或住在陆地,常见的螃蟹有大闸蟹、毛蟹、青蟹、梭子蟹等,下面我们就一...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滴滴友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