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蛙的生长习性

rylyx110年前农业大全38

石蛙的生长习性

石蛙常栖息于阴山清澈水坑旁或有石洞的瀑布附近,喜在潮湿安静、少光、近水源、阴凉的山岩石壁下穴居,平时蛙常伏于石穴洞口或将头露出水面进行呼吸觅食,若遇惊扰则迅速潜入石穴中或石岩、石壁下或水中、石蛙有群居和夜间觅食的习性,往往几只石蛙或几十只堆在一起共栖一处,在安静适宜的环境中,白天也出穴觅食,夜间是活动的盛期。善跳和攀爬,平时活动较弱、平稳,在繁殖盛期,活动频繁,具有鸣叫和拖对等行为。

石蛙的生长习性

石蛙的食物习性

石蛙喜食活动的动物,不食死的或不动的食物,在自然状态下,喜食蚯蚓、蛆虫、蚱蜢、蚁类、泥鳅、河蟹、蝼蛄等活饵,味觉感受器很发达,对其摄食行为具有重要作用,视网膜上感觉细胞对运动着物体特别敏感、活的动物是其摄食对象、对死的物体就不灵敏,无采食行为。在蝌蚪期间以嫩绿水生藻类或柔软细腻的动物体、植物体为食,人工饲养可投喂蛋黄、豆腐、大麦、米饭、蚕蛹粉等饵料,及其配合料。石蛙的摄食活动时间受气候环境的影响,在自然条件下其摄食活动期为3-11月,在农历清明后就有少许蛙出穴活动并采食,4-6月气温适宜,摄食增多,7-8月气温过高,摄食活动减少,白天多隐居在洞穴中,傍晚夜间陆续采食,9-10月气温由高变低,摄食量又相对增加,11月后摄食活动日趋减少,当外界气温降至10摄氏度以下时,便停止摄食,进入冬眠。

石蛙的生长习性

石蛙的冬眠习性

石蛙石冷血变温动物,没有调节体温和保温能力,其体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一般说来石蛙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9-26℃,春秋两季是其活动最频繁,摄食量最大、生长最迅速的季节,4-6月、8-9月是繁殖后代的最好时期,当水温超过30℃,皮肤水分蒸发量大,而使其感到不适,摄食活动减少,当水温降至10℃,代谢很弱,进入冬眠。冬眠时,双眼紧闭,不食不动,靠脂肪体来维持生命活动,对外界刺激不作出反应,冬眠期若水温上升到适宜的温度,就会再出来活动,时常约为4个月,冬眠后体重将会有适度的减轻。

石蛙的生长习性

石蛙的发育过程

石蛙一般在4月就开始发情,雄蛙叫声不断地招引雌蛙前来抱对,抱对时雌雄蛙腹部相贴而合抱,雄蛙用具有婚姻瘤的前肢紧抱雌蛙腋下,其胸腹面紧贴在雌蛙腹面,抱对后雄蛙开始排精,同时雌蛙因受刺激而引起排卵,每次排卵量为1000-3000粒,卵子与精子在水中相遇进行体外受精,精子、卵子受精后形成卵堆。卵常产于水流平缓浅水处,附着在石块、水生植物上,卵外的胶质膜厚,粘性强,有时相连成索状或葡萄串状,长达20厘米左右,卵大一般直径为4毫米,最大可达5毫米。蛙卵通常在8-20天孵化成蝌蚪,蝌蚪喜欢生活在溪水坑内的大石缝内或碎石堆中,在适宜的环境中,一般经60-75天的生长变态成幼蛙。

相关文章

萤火虫什么季节有?

萤火虫什么季节有?

萤火虫是萤科昆虫的通称,别称亮亮虫、火炎虫、夜火虫等,因其尾部能发出荧光而得名,全世界约有近2000种,可分为水生类和陆生类两种,我国较常见的有黑萤、姬红萤、窗胸萤等几种,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萤火虫...

扇贝科学人工养殖技术

扇贝科学人工养殖技术

扇贝是一种贝壳类动物,它拥有两个相互闭合的壳,扇贝历年来在海鲜水产界都是排名非常靠前的种类,其食用价值和受欢迎程度非常高,而且在沿海一带餐厅中到处都能够看到扇贝的影子,扇贝的营养价值也非常高,如今扇贝...

荷兰猪怎么养殖

荷兰猪怎么养殖

荷兰猪很多人都听过,但是天竺鼠大家就可能天的较少,其实他们是指同一种动物。它由于外貌可爱和肉质鲜美,又是群居致使养殖户在不断的上升,经济价值非常不错。那么我们该怎么进行大规模的人工饲养呢?亲农网给大家...

旱獭的管理技术要点

旱獭的管理技术要点

旱獭是一种穴居动物,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海拔高地区。旱獭的野生数量非常多,虽然不建议人食用,但是还是有着很高的价值。旱獭养殖的主要利润空间在皮毛及脂肪上,但是我国现在旱獭的养殖技术还不是很完善。在养殖的时...

红蚯蚓的养殖方法

红蚯蚓的养殖方法

红蚯蚓个体较小,一般体长为50~70毫米,直径3~6毫米,可达90~150毫米,体色紫红,并随饲料、水、光照而改变深浅,具有体腔厚、肉多、寿命长、适应性强、易饲养、营养价值高等优点,适合人工养殖,下面...

红虫养殖的注意事项

红虫养殖的注意事项

红虫是一种上好的用来钓鱼的饵料,它含有较高的蛋白质,是目前市场上非常优质的一种高蛋白饲料,常用于水产养殖、家禽养殖以及部分特种养殖项目中。随着市场对红虫需求量的增加,红虫养殖规模逐渐扩大,那么养殖红虫...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滴滴友链